我始终觉得冥冥中有种缘分,在莫名中左右着我们的际遇!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要看缘分,人和风景之间也需要那么点缘分才行。比如这田子坊原本并不在我的计划中,只因为在上海早晨打车实在困难,本着与人方便的考虑,跟某位上海MM拼车,闲聊的时候,提及到了这个地方。她的父亲是个土生土长的老上海,据说去了田子坊都觉得可以找到上海旧时的光景。于是就有了这段跟田子坊的缘分。
城市越是高速地发展,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就越是怀旧,于是北京有了东锣鼓巷,成都有了宽窄巷子,杭州有了清河坊,扬州有了东关街,福州就有了三坊七街。于是在上海的高楼大厦间隙中,就有了这么一方地方,几条横横竖竖的街巷,多了些艺术气息浓厚的小店,还有来自五湖四海海内海外的游客,以及追寻上海记忆的当地人。
田子坊是在1998年左右,上海市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之后的产物,在打浦桥泰康路这块里弄,在各位艺术家的支持和带动下,逐步形成具备艺术气息的商业街。当时著名画家黄永玉以古代著名画家“田子方”的名字给这个上海的石库门里取名,“方”上加土,合了上海民居里坊之说!逐步发展到今天知名的有艺术气息的地方。
田子坊里到处都是有趣的艺术品小店,有各种雕刻工艺品布料衣服,到当地特产首饰玩具!除了商店最多的就是各种餐厅,餐厅的装饰和布局到处都能体现小资的气息和艺术的情调,从东南亚风情到正宗的西餐再到地道的上海菜,但那价格自然也是不菲。每个城市里每处有点味道的老街,都将无可避免地蜕变成披着艺术和文化外衣的商业产物。
但这种地方自然也有它的妙处,它并不像现代化商场那样模式化,若是你果真留心去发现,不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妙处。这妙处可能是偶尔抬头看见的喜人的八哥,逗弄她学着说几句有趣的话;或者是在某个长凳上发现没人看管的几幅画作,上面隔着小小的名片,那主人早已不知去那里潇洒了。偶尔摊位上便宜却有新意的小玩意,却是在别处怎么也找不到的。
如同成都的宽窄巷子或是北京的鬼街,这些充满地方情调的地方,往往吸引的却都是外地人或外国人,不知道是观光游客的挤压,抑或是当地人的有意退却,本地人总是能找到其他更加实惠更加有地方味道的消遣场所,直到那个场所逐渐出名后再被变成商业街。我们去寻找当地的文化和味道,但找到的总是被当地人背弃的地方,这也是个奇怪的事情。
其实这些感叹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味道,你还能有怎么样的要求呢。毕竟要让这些的有价值的民居里弄保留下来,你必须为它找到存在下去的价值和理由,而不是仅凭自己心中意念的净土,若是果真按照你的心意去做,那怕是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了。能够在如此熙攘的闹市中,保留下这样的地方,已经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幸运了!所以,祝福你,田子坊!
评论